腊月初八丨寒冬,品茗,耕读
春诵,夏弦,秋学礼,冬读书。
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认为,“岁之余”正是摒除烦恼与杂念、静下心来读书的好时机。
杜甫的《柏学士茅屋》诗中有言: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”说的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利用冬日休闲时光读书,只用了三个冬天便学有所成的故事。自古以来欲求取功名,获得荣华富贵者必从勤苦中来,那些秉烛夜读的莘莘学子在书读到用功处便也物我两忘了。
常言到:“食物暖胃,文字暖心。”
古时的普通人家平时要忙于劳作,只有到了冬日才得以闲暇。所以他们很是珍惜这种时光,在三冬期间挑灯夜读。这便有我们知道的流传至今的:"囊萤映雪”、”凿壁偷光“、的故事。
三国时期董遇总结出了“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”的“三余”读书法,用书中蕴藏的深厚知识实现精神的进补。闲暇的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候,当以美食暖胃,以读书暖心、以饮茗养身。
清代诗人袁枚先生说:“寒夜读书忘却眠,锦衾香烬炉无烟。”身于静谧无声的寒冬之夜,把喧嚣和寒气关在门窗之外,升一膛炉火,木柴声音在炉子里噼里啪啦地轻声炸裂,迸发出无限的温暖,仿佛此刻的身心与这万物相融,神魂已翱翔九霄。
于炉边点一盏明灯,伴着茶炉煮水声,捧一本好书细细品读,更能感受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无限韵味。读到情深处,炉中的火焰如同燃烧内心,平静而热烈。
不觉间书已翻至最后一页,慢慢地合上书,却依旧不舍。
夜深,炉中那团微弱火苗闪烁着,暖意至心底而生流贯全身!
若是于一个下雪之时,临窗而读,更有一番韵味。
杨万里《观雪二首》里写,“满庭更遣迟销著,剩借书窗几夜明。”落雪无声,顷刻就能给大地披上银装,窗外白茫茫一片的雪映衬得人,心也纯净,时间似乎在雪夜静止了。
寒冬时节,最是能想起白居易的《问刘十九》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兴之所起,乘兴而至,取一坛美酒,邀三两好友,推杯换盏间,谈人间风月,品一本好书,诉衷心肠。
终是醉倒在了酒里,亦醉在了书香之中。
读书悦己,品茶养生。
诗人白居易在《负冬日》里写道: “杲杲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负暄闭目坐,和气生肌肤。”
待到天气转暖,在屋前置一把椅子,背靠暖阳,喝茶读书。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,放下手机避开那不绝于耳的消息声,把冬日时光还给天地、山水、一本好书和自己,该是何等的惬意。可谓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了。
作家迟子建老师在书《也是春天也是冬天》中写:“我想,人生是可以慢半拍、再慢半拍的。生命的钟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拨,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。”